
2025年初,高磊在Suhe Haus天台所创作的互动装置《他山》其结构与概念是以建于1930年的中国实业银行仓库为背景,这座伫立在苏州河畔的百年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彼时正处于现代化与民族工业启蒙的交汇口。2025年11月11日,他将在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经度121.47296;纬度31.24157)呈现个展“旷野 6EQUJ5”。展览同样以此建筑为索引,更密切地衔摄过往并嫁接新的预设。
“6EQUJ5”取自半世纪前探测到的神秘外太空无线信号代码——“Wow! ”signal。1977年8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耳朵”(Big Ear)射电望远镜记录到一个持续72秒的强烈电磁波,值班天文学者杰瑞·R·埃赫曼(Jerry R. Ehman)圈出了这一串特殊的字符。天文学家们曾将此信号源指向一颗距离地球约1800光年、位于人马座方向的类太阳恒星——2MASS 19281982-2640123。神秘信号那一刻的闪现,在48年后的今天仍是未解之谜。这短暂的宇宙讯息,仿佛人类与未知之间最微弱却深刻的连结,也成为高磊重新思考时间、空间与声音、信号如何彼此咬合的卯榫。

“ Wow!” 信号,其记录代号为’6EQUJ5’。图片来源:大耳朵射电天文台(Big Ear Radio Observatory)及北美天文学项目组织(NAAPO)
在这栋建筑的时间坐标中,高磊延续其对‘物’的长期追索:从早年的“旷野”(2016年)到“他山”(2025年),再到“旷野 6EQUJ5”(2025年),他不断在现实与观念的边界间穿越:从历史遗物到医疗器皿,从机械仪器到宗教法器,这些‘物’既是文明的碎片,也是时间的存储媒介。如果说之前天台《他山》装置中的铃铛声可作为向宇宙信号的‘延异’,那此次“旷野 6EQUJ5”里的机械时钟滴答声便是来自上世纪的技术对当下时空的敲凿与重构。民国时期的铜鞋架与牙科漱口盆、清末的消防水枪与藏式法锣,以及被当作画笔进行填充颜料的注射器,均是高磊用以捕获与记录时空信号的工具。在展厅玻璃窗上另外还有两件他由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蓝色纸张作为拍摄主体的摄影作品《“无题”系列》(2017年),以哥特式玻璃彩窗的结构半遮蔽窗外自然光,将tatami畳(迭席/叠敷)的日常空间过滤成以冥想致幻的“旷野密室”。

团队在2016年11月这两颗彗星再次出现时得以验证他们的想法。图片来源:CPS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撰写的《知觉之门》(1958年)一书对作者本人服用致幻剂的体验进行了阐述,表明大脑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功能主要是过滤性(eliminative)而非生产性(productive),即为了满足和保护人体生理基本功能的各种感觉需求,大脑选择性地只存留下极少量的信息。史蒂夫·古德曼(Steve Goodman)在《声波战争:声音、情感与恐惧生态学》(2009年)中直接以声学疆域化(acoustic territorialization)之名,揭示声音如何以频率构筑情绪与权力的无形疆界。看似分落两端的理论,实则在同一维度上指向感知的阈限,为自身寻觅一个可属之地。

“Wow!” 信号,记录代号为’6EQUJ5’,图中呈现其1977年探测到的72秒信号曲线。图片来源:Maksim Rossomakhin

高磊,《他山6EQUJ5》,2025,砂布轮,棉布轮,铜法铃,11.5 × 11.5 × 25 厘米。
高磊通过寻找“属地”的缝隙,重构了一个时空错位的“旷野”。当然,此“旷野”不单仅限于地理意义,而是一种在以“6EQUJ5”宏观宇宙讯号对照之下而生成(Becoming)的微观感知内心的场域。他将声音、灯火、绘画以剧场式的呈现构筑出一种“可被倾听与冥想的密室”,它们如同在现代文明的巴别塔与普罗米修斯火种之间搭建一座临时的信号站:既传递、又干扰,既捕获、也逃逸。
此展览也将是高磊在Longlati未来项目的锚点,一个从洞穴、旷野、他山向来自人马座1800年前“6EQUJ5”信号发去的回复。
特别项目,仅限邀请。
关于艺术家

高磊。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高磊的艺术创作涉及装置、雕塑、摄影及绘画等各类媒介。他在创作中多借用日常物“标准化”的工业制品为基本元素,这些作品经由合成或抽离的规训化形态处理,在模糊、改造中被篡改或增添了功能、属性与含义,从而成为测量身体、权力、消费与宗教等诸种领域之间的尺度与模型。通过精准的材质测试与图形的矢量化,作品与其面临的对象及试图发出的问题一起在空间维度与观念维度中不断跳转,使观者得以用一种经验之外的标准来重新审视与测量我们与世界固有的边界。
高磊1980年生于长沙,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曾于台北当代艺术馆(中国台北)、北丘当代美术馆(中国南京)、香格纳画廊(中国上海)、空白空间(中国北京)、阿拉里奥画廊(韩国首尔)举办个展与双个展。其作品亦参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中国上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龙美术馆(中国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中国上海)、昊美术馆(中国上海)、广东时代美术馆(中国广州),西海美术馆(中国青岛)、A4 美术馆(中国成都)、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IVAM 现代艺术研究院(西班牙瓦伦西亚)、Tinguely 美术馆(瑞士巴塞尔)、路德维希美术馆(德国科布伦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韩国首尔)等艺术机构之群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