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家莎拉·鲍尔(Sarah Ball,1965年生)将于2025年8月20日在Longlati呈现其首次机构个展“噢!美人儿”(Oh! You Pretty Things)。如何定义身份的自我创造与表达?在她冷静克制的肖像画与时代着装美学中,身份被揭示为一场流动的视觉实验。鲍尔用八件新作编织起这一具身探寻,它们越过形式语言的边界,触发个体身份的演绎、情绪的幽微表达以及对时代文化心理的折叠回望。
“何其幸运,生命中有大卫·鲍伊的音乐作为背景音。”
——莎拉·鲍尔

莎拉·鲍尔,《亨利与鸢尾花》,2025年,布面油画,250 × 200厘米。图片致谢艺术家及SFG画廊,伦敦与纽约。摄影:Todd-White Art Photography
“噢!美人儿”(Oh! You Pretty Things)出自英国摇滚巨星大卫·鲍伊(David Bowie)1971年发行的同名歌曲。早在1970年代,鲍伊便通过“瘦白公爵”(The Thin White Duke)等舞台人格,预演了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性别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论。鲍伊的自我塑造与视觉叙事不断重塑着流行文化的表达语汇,而艺术家莎拉·鲍尔的创作始终回荡着大卫·鲍伊的精神内核。对他/她而言,身份从来不是稳定的归属,而是对自我展演和社会视线的调度,亦是在持续生成又不断瓦解的视觉行动。
2024年,鲍尔在SFG纽约个展“倾斜”(Tilted)中聚焦21世纪丹蒂主义(Dandies)的审美观念。不可消弭的是,此次新作依旧承接着她对“丹蒂”脉络的探索,继续回应大卫·鲍伊“瘦白公爵”所彰显的花花公子气质。鲍尔笔下的人物面庞覆以精致妆容,透出一层釉质般的疏离感。她钟爱1930年代老电影美学风的着装,揉合奢华浪漫与现实考究,衣着西装、皮草、毛衣、工装的人物皆氤氲着社会规约的余映。他们借助姿态、沉默与凝视,展示对自我形象的编排意识。这些面容无意回应观者的审视,内敛的神情仿佛悬置于某种“被观看却拒绝被定义”的临界状态。
大卫·鲍伊、朋克、新浪漫主义等能量,在她的创作中沉淀为一种隐秘的抵抗节奏:关乎个体身份的自我创造、挣扎与坚守。在她所描绘的沉静却深邃的形象中,悄然暗涌。抵抗也渗透于她对绘画语言的选择上,鲍尔始终运用“负形空间”(Negative Space)——即画面人物主体之外的留白区域。这里的“空白”不仅赋予画面呼吸感,更有意营造出节奏的缺失,迫使观者意识到图像并不总是在呈现,而是关乎剔除与保留间的抉择。这一策略可追溯到17世纪荷兰绘画传统中的“物与空”对比逻辑,如同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年),人物在漫射光、阴影与留白的交错中更显静谧。
新作《亨利与鸢尾花》(2025年)在对手部的处理上尤为彰显。尽管仍保留了主体人物的明确呈现,双手却以非具体的细节描绘,悄然转移画面的视觉中心。绘画在鲍尔手中,不再只是表征现实的工具,而是情感投射与身份解析的现场。那双“留白”的手,宛如鲍伊时代精神中流动的身份与难以明状的情绪,正于缺席中获得新生。
关于艺术家

莎拉·鲍尔,由艺术家及 SFG画廊,伦敦和纽约提供。摄影:Christopher Morris
莎拉·鲍尔于 1965 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目前在康沃尔生活和工作。 她曾于 1980 年代初,就读于纽波特艺术学院,并于 2005 年,在巴斯斯帕大学完成了艺术硕士学位。
鲍尔由SFG画廊(伦敦与纽约)代理。SFG画廊将于 2025 年弗里兹伦敦艺博会,为艺术家呈现其全新肖像作品的个展。此次展出将汇集20件大、小尺幅的纸上绘画作品,延续 Ball 对人类处境及其外在表达方式的细腻探讨。
鲍尔的作品被以下机构永久收藏:英国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英国伦敦;格雷斯博物馆(Grace Museum),美国得克萨斯州阿比林;赫普沃思-韦克菲尔德博物馆(The Hepworth Wakefield),英国;基斯特佛斯博物馆(Kistefos Museum),挪威杰夫纳克尔;邦恩艺术博物馆(Kunstmuseum Bonn),德国波恩;上海龙美术馆(Long Museum),中国上海;Longlati 经纬艺术中心,中国上海;上海池社(Pond Society),中国上海;拉科夫斯基收藏(Rachofsky Collection),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格拉摩根大学(University of Glamorgan),威尔士庞蒂普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