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纽尔·马蒂厄(Manuel Mathieu):丝路羁旅,愚海慈航

Longlati基金会在不断推进并完善其收藏与赞助计划的过程中,试图为艺术家拓展多样的实践路径、实现全新的创作可能,故特别发起Longlati艺术家交换策展计划,今后将不定期邀请两位来自不同地区与语言背景的艺术家形成组合,担当对方于Longlati基金会所举办个展的策展人,扩大艺术家在公共话语编织乃至艺术空间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参与度。

劳瑞·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园林剧场与人类世的怪物寓言

由Longlati基金会制作的“园林剧场与人类世的怪物寓言”(Theatergarden and A Be[a]stiary of the Anthropocene)将特别展示其收藏的来自劳瑞·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1978年生于法国里尔)的绘画与玻璃雕塑,以及普氏近期实践中众多不同媒介的作品,包含但不限于装置与手织挂毯。这些作品对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生命形式与生命转化之失向作出了侧写,同时勾勒出现代语言超越社会政治限制的无常。

马秋莎(Ma Qiusha):汝肤之镜/境

Longlati基金会即将呈现“汝肤之镜/境”(The Mirror[-scape] of Your Skin)。这是Longlati基金会首次为中国艺术家举办个展,旨在集中介绍马秋莎(1982年生于北京)自2018年起在Longlati收藏和赞助计划的委任下完成的部分“沃德兰”(Wonderland)系列装置与其它在她职业生涯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长读会#2 | 疼痛之于女性,女性之于身体

Longlati基金会邀请四位写作者收藏委员会成员于每一季度提出一个读书会,围绕基金会的收藏及展览项目发展出多声道的叙事。针对近期开幕的马秋莎个展“汝肤之镜/境”(The Mirror[-scape] of Your Skin),本次由陈嘉莹与袁佳维共同组织的夏季读书会将围绕女性身体经验展开讨论,探索疼痛在女性主义叙事中的特殊位置。

当朱迪·芝加哥来到泸沽湖——回顾2002年的一场艺术运动

1998年,在伦敦读书的卢杰在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缺乏历史观、哲学、文化研究理念的状况时,想到了以“长征”这样一个结构去重新回顾、思考、重走,把历史与当下串联在一起的艺术行动。这便是日后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长征计划”诞生的渊源。卢杰提出“将当代艺术放置于人民群众当中去进行相互校验,改变当代中国艺术与生活脱节、与大众的需求脱节的圈子化精英主义现状,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艺术局面”[1]的理念,尽管不乏其理想主义精神,对于卢杰的理论研究学者身份和“长征空间”创始人的身份,长征计划的浪漫性和它的严肃性,学术性和它的草根性,政治性和它的社会性,观念性和它的可视性…在2002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的发展最为迅猛的时间节点上的启程,都让今天重新审视这场具有宏大野心的艺术运动的初衷和传承意义重大。